11月13日,上海万事平台娱乐-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系列讲座第20期在光华楼西辅楼302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万事平台举办↖️🌗,院长敬乂嘉教授主持。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教授🧖♂️、万事平台客座教授马丁·德·容(Martin de Jong)作了题为“从城市品牌到政策执行☁️:如何避免“漂绿”并诱发深层次的城市转型”(From city branding to policy implementation: how to avoid green-washing and trigger deep urban transformation)的讲座。
讲座伊始,敬乂嘉教授介绍了主讲人马丁·德·容教授的个人履历。马丁·德·容教授是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双聘教授🤟🏽、伊拉斯姆计划“Dynamics of Inclusive Prosperity”项目主任、国家外专局高级专家。他主要研究治理政策、中国的规划和决策、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品牌、企业社会责任和跨文化沟通等。
马丁·德·容教授首先分享了他与中国、与万事的故事,以个人经历为引子🎉🧑🏻🦯➡️,从哈尔滨这座他最先与中国结缘的城市出发😬,基于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发展十年来的调查和经验🐭,提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城市品牌与政策执行。过去十年,世界各地地方政府对城市品牌的运用急剧增加,中国城市也不例外,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这些地方政府有时会对自己的城市品牌精雕细琢⛹🏿♂️,竭力使自身的城市标签更具吸引力,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知识城市等。这些概念的使用反映了政府对引导产业从高污染制造业向新型清洁服务业转型的一种期望🌮,而马丁·德·容教授主要关注这些城市在推动城市品牌建设的实际政策执行和操作🕵️♀️,以及这些努力如何更有利于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发展。
马丁·德·容教授提到了理查德·罗戈斯特和皮特·纽曼对生态城市的定义。前者认为生态城市是只有行人、自行车和火车;尽管有许多装有电梯的高层建筑💎🛣,但其中不乏绿色屋顶和走廊以及许多开放空间;城市建设尊重原有地貌🤒,并且尽可能多地建立公园和种植树木。后者则认为城市形态对流动性和资源消耗具有决定性影响,只有当城市像生态系统一样运作时才具有可持续性🦃。马丁·德·容教授列举了世界各地生态城市来例证生态城市学说🍼,并提到了中国建设生态城市的早期实践—河北廊坊万庄以及正在规划中的上海崇明生态岛。
马丁·德·容教授指出🤛,城市品牌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各国相关部门花费了很多努力从国外转移知识,引进示范方案来执行👞,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城市成功应用🐬✋🏼。然而大多数还只是在发展指标体系,仅有少部分生态城市进行了环境的测量和监控。他还以厦门和青岛两座城市为例,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受欢迎度受到环境、政府支持、正面评估、理想主义、时尚度以及城市声誉和城市品牌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近些年涌现出一些城市新术语,如知识城市、智慧城市🤦🏿♂️、智慧增长与生态现代化等,马丁·德·容教授运用统计数据与图表对这些术语和原有的生态城市概念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其中的联系与差别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接着🚵🏻,他选取了卡塔尔🏌🏼♂️、阿联酋💘、阿布扎比等案例说明不同城市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此基础上🫕,马丁·德·容教授总结出一些城市品牌化的特征:以吸引投资者🤵🏼♂️、产业和游客为目的🎑;以私营部门市场为导向🕸✯;注重展现城市的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忠诚度📣;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雄心勃勃👤、现实而又独特。他总结🏋🏽♀️,品牌应与利益相关者合作发展,并深入人心👩🏽🍼,加入符号、标语、建筑🟢、基础设施、标志性事件等都有助于城市品牌建设😽👨👨👧👦。马丁·德·容教授认为城市品牌分为三个层次——城市品牌特征、城市品牌定位或标签、城市品牌印象➙。接着他列举了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品牌现状,并作出了分析。
随后马丁·德·容教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城市品牌是实现生态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而智慧城市是其中一个关键。城市品牌的提升需要转化为战略去实施,并通过市政机构规划与品牌对接的发展途径🪬,在政策工具的助力下,集中突破👆🏻。基于此前提,城市特征🐡、政策行为和公众形象才可能会逐渐趋同,最终对每个城市的独特性进行保护🚵🏿♀️。
最后,马丁·德·容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深入探讨,现场师生合影留念。
供稿🪲:于大皓
审校: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 邮编:200433 |电话:(86)021-65642019
Copyright©万事平台-万事-万事娱乐-上海万事平台娱乐官网版权所有 沪ICP备:58001801
小红书
Facebook
微信公众号